一、著作权维权
1.著作权维权可以采用集体管理组织维权的方式。因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规模较大、资源较多,对于缺乏著作权维权经验和精力或缺乏法律知识的权利人而言,不失为降低维权成本的有益手段。将于2021年6月生效的新《著作权法》第八条规定: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依法设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非营利法人,被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张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诉讼、仲裁、调解活动。
图片来自《著作权应用与维权知识手册》2. 著作权存在法定保护期。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包括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等。著作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著作人身权当中除了发表权以外,都是被法律永久保护的权利;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则是有限的,具体如图所示。
二、专利维权:1. 确认自己专利权的有效性。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所占比重较大,而这两种专利在申请时没有经过实质审查,所以在诉讼中有被宣告无效的风险。因此在诉讼前,权利人要对自己享有的专利进行确认,确认方法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相应认定。
2. 确认对方行为侵权的可能性。专利是否侵权要由法院作最终认定,作为专利权人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涉嫌侵权的作品进行技术特征等各方面的充分对比。
一般来说,在具体判定专利侵权判定时,
主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⑴全面覆盖原则侵权物品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或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在包含专利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些其他技术特征;
⑵等同原则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虽与专利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有所不同,但若该不同是非实质性的,前者与后者用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这些特征;
⑶禁止反悔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已经被限制、排除或者专利权人已经放弃的内容,应当禁止其重新纳入专利权保护范围;
⑷捐赠原则如果某专利要求保护某一种装置,而没有要求保护其他装置,那么没有被要求保护的就视为捐献给了公众;
⑸先用权原则如果在专利申请前,就有人在使用这种专利,那么先使用的人有权在此范围内继续使用。
3. 注意收集侵权证据。关于专利侵权,在诉讼前一定要固定好相应的证据,可以通过区块链或者公证处固定,也可以参考本案中专利权人的方法。比如发现某个商品涉嫌侵权的,可以主动购买侵权商品,保留买卖合同等证据,然后以实物、合同等作为证据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维权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力救济,发送侵权警告函;对于侵权行为和后果不是很严重,涉嫌侵权企业不是太大,权利人可以以发警告函的形式提醒对方,要求其停止侵权。
二是行政程序,请求地方知识产权局对专利侵权行为进行处理;三是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之诉。目前中国较多采用的还是第三种方式,但是前两种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应当根据侵权的具体情况选择最经济、便捷、有效的维权措施,较为复杂的案件还是应当咨询律师等专业人员。
三、商标权维权首先需要判断何种情形下,构成商标权侵权。现行《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当商标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维权呢?以下提供了
四种常见途径:1、当事人协商根据《商标法》第60条:侵权人侵犯商标所有权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当事人之间可以就因此引起的纠纷进行协商解决,商标所有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商标标识等。
2、网络渠道维权网上购物消费成为现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伴随着网络购物的热潮,假冒伪劣现象也日渐涌现,致使网购平台一度因售假而饱受诟病。因此,平台服务商在加强平台监管方面做出了努力,并纷纷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及维权渠道,权利人在网络平台发现侵权行为,可根据平台所设立的维权渠道进行投诉,平台一旦核实侵权行为成立,将主动删除举报人所投诉的产品,从源头上禁止侵权行为。
3、工商投诉、举报根据《商标法》第62条的规定,我国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有查处商标侵权行为的职能。商标权人发现侵权行为,可以到侵权方当地工商行政部门投诉,责令其停止侵权行为。如果被告不履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法院诉讼民事诉讼是商标权利人在遭受商标侵权后,最后的维权救济措施,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是制止侵权,并旨在解决权利人因侵权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的经济赔偿问题。对于以诉讼方式解决的渠道,建议向律师等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以期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