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季,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在努力找工作,初入职场的我们,了解到了很多职场的知识。一天,我室友跟我有了如下对话:
“我到现在才知道有竞业协议这个东西,就是规定离职后不能去同类型的公司工作!”
“我知道啊,防止别的公司挖墙角。”
“最近有个腾讯的离职员工,入职字节跳动后,被判赔偿111万元!"
“啊,这么夸张的吗?”
作为职场小白,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竞业协议,抱着好奇又震惊的心理,我搜索了竞业协议的各种内容。
一、竞业协议是什么?竞业协议,就是竞业禁止协议,是用人单位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禁止劳动者在原单位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从业于与原单位有业务竞争关系的单位。换句话说:
就是不准你离职后去同类型的公司入职。那不能去同类型的公司,我们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没关系,
离职后,原公司还会给你付一定数额的补偿金。如果你一边拿着原公司的补偿金,一边又入职别的公司,就有可能会面临高额的赔偿金。而前文中所说的腾讯员工入职字节跳动的案例,就是在腾讯已经为该员工支付了15.89万元的补偿金前提下,依然入职了竞品公司。所以,按照原先签署的《竞业限制通知书》的要求,该员工需要返还并赔偿高达111万元的违约金。
可能有人会说了:人家公司都给你补偿金了,还要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遵守规定不好吗?不不不,竞业协议中的水要比你想象的要深多了。
二、竞业分析究竟有多坑?1、所谓补偿金真的能到位吗?在补偿金这一点上,各大公司都是钻进了空子,具体可分为补偿金的数额和失效条件和有效期限这两点上。
第一点是补偿金数额,法律规定补偿金是不低于原工资的30%,当然,公司只会往最低的标准给。
也就是说,哪怕你月工资1万,能拿到的补偿金也就3000元,这对于暂时没有工资,还要生活养家还房贷的社畜来说,到底是太难了。
第二点是
补偿金的失效条件。《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超过3个月不支付补偿金,原先签订的竞业协议会失效,劳动者可单方面申请解除限制,自由择业。
所以很多公司会故意不给补偿金,直到3个月失效期快到时再打一笔补偿金,这样竞业协议依然有效,公司还少花了很多钱。
第三点是
补偿金的有效期限。竞业协议的有限期限最多不超过2年,很多人会因此转行,很多人会退而求其次,去一个同行业的不那么好的公司。可无论怎样,都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2、竞业协议下沉,不签就没办法入职可能有人又会说了:你所说的这些公司,都是大厂,他们的月薪本来就很高。所以,竞业协议和我没有关系了吧。
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以下三类人适用于竞业限制:
(1)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2)高级技术人员(3)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高级管理人员”、“保密义务”,看着好像确实是属于核心人员的故事。
诚然,竞业协议就是企业对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进行商业保护的一种手段,这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现在的竞业协议已经成为了一种下沉趋势。这里的“下沉”,是人员的下沉。2020年,有一个月薪7000的程序员违反了竞业协议,被索赔18万。
7000元月薪的程序员,离“高级技术人员”这个标准还是远了点。但事实就是虽然该员工没有签竞业协议,但是在其入职的劳动合同中,包含了竞业协议的条款,从法律的角度看,这样的判决合情合理。
劳动合同中捆绑竞业协议,这也是现在大部分公司的做法,因为就算是小员工也有可能接触到商业机密。你当然可以选择不签,但不签就不能入职,签了又有可能对未来的发展不利。这无疑是把普遍员工放在了弱势地位。
这里的“下沉”,也是公司的下沉。现在,哪怕是一个小公司,都有可能要和员工签订竞业协议。而像腾讯这样的大厂,业务范围广,竞品公司可能包括了整个互联网,要想再找到工作,可能只有转行了。
3、私家侦探跟踪:不择手段的竞业调查为了抓住你违约的行为,用人公司会无所不用。有派私家侦探每天在员工新公司蹲点拍摄的,有伪装为快递员对员工进行录音的。
据《财经》调查,互联网大厂进行竞业禁止调查的手段,主要有以下 5 种:
(1)寄快递或假装快递员,向竞品公司给前员工寄送包裹,在前员工签收时录下全程视频;
(2)调取前员工的社保记录;
(3)询问竞品公司的前台等员工,或直接打匿名电话向本人证实。“请问你是/这里有xxx (title) 吗?”,如果得到确定回答,这份录音会成为呈堂证供;
(4)请私家侦探跟拍;
(5) 媒体报道、朋友圈、甚至是微信聊天记录等一切相关消息渠道。
三、面对竞业协议,我们该怎么做?竞业协议本意是为了维护公司的商业价值,但近年来已经开始被滥用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套路与反套路之战越来越深,为了保护好自己,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了。企业给我们带来的枷锁,可能无法破解,但依然能尽量的减小伤害:
1、认真阅读劳动合同,竞业协议条款有时会出现在劳动合同中,一定要认真辨别。
2、如果你的原公司已经三个月没有按照原工资的30%的标准向你支付补偿金,你有权单方面解除竞业限制。
3、竞业限制补偿金一定是在离职后,竞业限制期限内发放才算数。如果原公司把这笔钱“包含”在工资里,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4、离职后,尽快将自己在原公司所绑定的银行卡注销,防止原公司利用补偿金将你套牢。
5、竞业协议的生效人员为: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如果你确定自己不属于这三类人员,却被竞业限制困扰。请你咨询律师,并勇于捍卫自己自由择业、就业的权利。